2016年2月15日 星期一

復仇路上只有我和你—《The Revenant》


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作品。不知是否自己觀察不到什麼端倪,《The Revenant》的劇本竟然比我想像簡單好多。《Birdman》不止在場面調度或劇本上,而是電影整體都算得精準,幾乎一半以上的劇本都是象徵和精神性符號,完全是衝著奧斯卡,也毫無意外的打敗與它類型極端的《Boyhood》。一個老謀深算,一個清澈如水(這樣形容對嗎?哈哈),但我更愛後者多一些。

講述男主角在探路時被黑熊襲擊,他成了隊員們的負擔。男主角的孩子和兩個男配角被下令留下來照顧他,tom hardy飾演的男配角覺得男主角會拖累他們被印第安人殺死,於是就想把男主角殺了。結果錯手把男主角的孩子給殺死,然後小李也開始了這場復仇之路。Tom hardy的角色很有趣,他不是被標簽化的壞人,他是一個很實在的普通人,為了生存不惜一切。然而在這種環境底下,他的觀點并非不成立,這只是人性一種最自然的本能。

《The Revenant 》的野心依然是衝奧,但相當意外他的劇本竟然沒有《Birdman》如此精打細算,這部的重點主題只圍繞著'生存是為了復仇',影片花了一小時半的時間都在篇幅生存的意志,後一小時都是復仇的決心。雖然途中也穿插一些宗族歧視問題,人性的本質,宗教與無神論的對峙,但這些都是'生存'延伸而出的矛盾,這些穿插無疑是讓整體的主題更加的鮮明立體。

Emmanuel Lubezki的攝影作品我只看過《Children of Man》《Gravity》和《Birdman》,郊外,綠幕和劇場,這三部都各自在長鏡頭的領域以及意境上有著突破和驚喜,也難怪《The Revenant》大家依然期待他的長鏡頭突破。但這次他的長鏡頭少了,更注重於寫實風格,樹林戰爭和一些宏觀的大自然景色都利用自然光拍攝,多數近身特寫人類在不斷用剪輯大自然的空鏡來彰顯人性的狂傲自大。小李(男主角)求生時并沒有過多的對白,完全是靠著這攝影師的構圖設計帶出人類在大自然界對生存的渴望及人性的本能,以淺藍色色調象徵人類的虛無飄渺,生存的孤獨以及人性之間戮殺的冰冷。這次Emmanuel的鏡頭情緒和意境也是我目前最喜歡的一次,雖然前幾天看見網友分享一個視頻說《The Revenant》的構圖設計與Tarkovsky某些電影鏡頭幾乎一模一樣,當我看了對比視頻也嚇了一下。但我還沒看過Tarkovsky的電影,就不予置評了啦。

小李這次的演出看見大眾都說不是他的最好作品,但我沒看過太多他的表演,而我很喜歡他在《The Revenant》的演出,對我而言是精彩。對白不多,從殘喘於垂死邊緣的奄奄一息到在大自然界前的無助和孤獨,對生存的渴望而憶起摯愛和復仇的決心,角色情緒複雜多變,好奇他怎麼揣摩一個接近是野人的角色。但覺得有點可惜後半段小李太多對白,他獲救回來之後還要談作戰方案和爲受害者解釋來龍去脈,我在想歷經了被熊攻擊到幾乎至死,被自己的隊友拋棄,孩子更被其中隊員殺死,被大自然界的冰天雪地襲擊,還要跌下懸崖和瀑布,既要自尋想辦法獵食又要躲避被印第安人追殺,經歷了那麼多艱辛不堪的求生計,這種環境下他應該更沈默或暴戾,至少人物的情緒應該更俐落,更野人一點,純碎復仇,不需要言語了。(小李還要生吃肝臟,生吃魚,佩服他的勇氣。)


《Babel》之後,導演再次找了坂本龍一來擔任配樂,但我個人就覺得效果不如《Babel》出色。反而,音效這塊的處理比配樂來得更好,收錄了大自然界的聲音;人類的殘喘聲,河流的漂流聲,動物的鳴叫聲,蟲鳴聲,甚至連看不見但也有絲絲的蒼蠅的徘徊聲音。這種大至自然界,小至昆蟲的聲音,都是紀錄著萬物生存的象徵和存在。這點對生存的主題是非常大的幫助,多少部好萊塢電影會利用音效強化主題和生命呢?多數不外乎都是靠著對白和演技,音效只注重於爆破場景。另外,近年都覺得好萊塢的動作設計越來越好看了,Mad max和這部的設計都好寫實俐落。

個人這部電影的技術性非常強,錯誤處也犯得鮮少,奪奧的幾率的不小(Big short是大黑馬,直覺他很大機會得最佳電影),而這導演也是我覺得目前進軍好萊塢都保持著一定水平的一位。

*其實有注意到birdman和這一部都有隕石的墜落一幕,但個人想不出端倪。這電影對信仰和無神論的戲份處理也是很不錯,但懶惰寫了~哈哈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