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6日 星期四

越騎尼,越受矚目—《東主有喜》


李勇昌作品。基於昨晚看完心情非常激動,所以不能寫出一篇文,今夜補上。李勇昌四部作品裡,已能看見他已經接觸了三種領域的電影-鬼片,青春片,以及這部無厘頭的喜劇,這或許是種自我探索的嘗試。明顯,四部作品裡屬《小電影》最令人滿意。再直接點的說《東主有喜》是最令我失望。(但卻是票房最高)

《小電影》為何會引起好評?我想是因為半自傳的關係,人物性格與情感非常共鳴,自然也就容易投入了。那麼我想《東主有喜》最失手的原因就是過於貪心(常常都很貪心),人物眾多,但除了無厘頭之外,每位角色的設計都好虛。基本上是以事件講述一個故事,而非以人物作為前提延展成故事。所以他用心在講一個故事,人物是其次,不是在講人。沒有共鳴,不能投入,就很直接的看你到底能有多幽默來彌補這些不足了。可惜若幽默是以浮誇來定義的話,那未必又太低谷了'幽默'。

梁智強的電影為何會深受大眾歡迎?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他是爲低層人物發聲,是觀眾們的幻想甚至狂想。在他電影裡能看見他很專心的在講述低層人物的周邊事物,那些是心聲和共鳴,時而又批判上流人士,總是帶出對錢與階級的反思。而《東主有喜》同樣也是低層人物的狂想曲,但卻不是一種發聲,僅僅只是狂想,也是妄想。他似乎沒打算要共鳴,又或者為何一定需要共鳴?看看其他商業片或喜劇,他們也沒走共鳴路線啊,還不是深受歡迎?那麼看回本地的喜劇片,有哪一部是成功的?應該也就只有荒謬'喜劇'的lelaki Harapan dunia罷了吧~

一直覺得剪輯是李勇昌電影的最大問題,即便是《小電影》也依然存在這問題。片段段落,情緒卡著,不過這是最嚴重的問題落在了這部電影。眾多多餘角色無緣無故的出現,又莫名其妙的消失。上半段演員們的演繹方式浮誇,來到後面卻非常突然的開始認真了演戲了。別說情緒了,單是視覺上都覺得非常煽情做作。覺得陳立謙是蠻有潛質的新人,這次淪落做什麼fashion baby,我想不夠fashion,真的抓不到這個梗在哪裏?還是《小電影》裡的他比較舒服討喜。還有那個榴蓮王子和什麼擺架子又到底是怎麼回事?難道是我沒情趣,不夠幽默?基本上覺得攝影比較有玩味感,其他的服裝,對白,剪輯方面真的有待加強。其實稍微注意的話,可以發現他的電影都是很規矩的講故事,就好像從A念到Z那樣,靠的是文字在講故事,而不是靠鏡頭,演員們及其他的搭配說故事,就像廣播劇一樣,是很乏味的。希望李勇昌下部電影可以繼續保持《小電影》的水準或超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