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4日 星期一

不敢恭維的青春力量—《哪一天我們會飛》



黃修平作品。對於導演上部叫好叫座的《狂舞派》我也沒多大的感覺,甚至都是不完整的看完。那時心想,《狂舞派》深受大眾和眾影展的青睞,或者是因為我不喜歡舞蹈題材才對電影無感?《哪一天我們會飛》講的是青春勵志愛情片,這題材合我胃口又好評自然是有期待。

是的,所謂'青春'就是要背光,下雨,奔跑,跌倒,對著天空吶喊自己的夢想,三角戀,翹課,可以多過以上元素,但絕對不能少過。無可否認,電影真的拍的用心,尤其是手工道具的模型真的做得很創意很美,其餘的我真的贊不下去。演技這東西向來都是見仁見智,女主角入圍金馬獎最佳新人確實是不知道走了什麼運?電影有過多重復的畫面和動作,比如林海峰在電影裡最少應該有三次都是拍他睡醒的樣子,楊千嬅最少都有三至五次癡呆狀況或哭戲,或許你覺得這些不是太大的問題,但也因此我看完也只記得林海峰剛睡醒的樣子和楊千嬅發呆的戲份,沒其他了。

我想,黃修平是走著運的。有時我大膽想像,香港電影沒有被中國方面牽著鼻子走,中港關係還沒到那麼緊繃的地步,黃修平作品這類水準會在香港電影中被見識到嗎?香港的警匪片和功夫片已經大不如前,然而卻出現了清新派的黃修平,被大家注意到和賞識。但如果要我推薦香港新導演又類似風格的話,我會喜歡曾翠珊的《大藍湖》多過黃修平作品很多倍。《那些年》,《我的少女時代》的目標明確,走的是商業喜劇,主打中年人逝去過的青春,又讓中學生有共鳴和美麗的幻想,但《哪一天》的商業味又不足,以為是想說敘述中年的感情危機,結果電影最後的焦點還是放在青春方面,中年感情方面則與青春的對比或衝擊不大,甚至讓人覺得這些戲份很多餘。

是有一些很荒謬的現象,當我們看著《踏血尋梅》這種黑暗憤世的電影時,會有觀眾說這類型電影少看為妙,以免思想被影響。但這些青春美好的電影大家則認為沒問題,是正能量,多看無妨。一方面大家在網絡大罵怪獸家長,反霸凌什麼的,另一方面這些青春美好電影又賣得滿堂紅。你給青少年那麼美好的幻想,結果他們出來社會才明白世間的險惡,最後就落得像佳梅這種狀態,然後你們又批評他們憤世,不懂得珍惜生命什麼一大堆的廢話。《踏血尋梅》的劇本寫得非常好是因為可以看見編劇們對社會或者低下層人物的觀察,然後給予觀眾反思,結果觀眾卻說少接觸這些電影,繼續沈溺在青春之中,繼續批評社會自殺者和他家人。但請別斷章取義我的意思,我并不是說這些青春片不應該存在,而是我覺得這些題材被大賣後只會越來越多這些沒營養又偽勵志的電影出現,看看馬來西亞的電影狀況就是如此。清一色親情孝道電影,請問馬來西亞人到底是有多不孝順,一直需要被你們這些電影來提醒和教育嗎?

儘管我不喜歡《哪一天我們會飛》,但至少挖掘了游學修這位有潛質的新演員,相信這部電影也會入圍金像獎多項提名。不過,我還是會想再看黃修平的下一部電影,畢竟新導演都應該給三次機會。(馬來西亞的就不需要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