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0日 星期日

被遺忘的事跡—《JAGAT》


Shanjhey Kumar Perumal作品。老實說,在電腦看預告片時,畫面的色調真的好有質感,可是在大銀幕卻另外一回事。構圖雖然美,但卻過多重復性的畫面,所以剪輯上看來有欠流暢。收音和音效剪輯也見斷續的明顯破綻,配樂動聽,但收得卻突兀,令人感覺部分性的音樂都是多餘的。但可贊的是電影的資金應該不多,所以戲裡沒出現太多的90年代的道具,只有舊款的馬賽地和大哥大,其餘的都是去老舊的茶室和鄉村拍攝,靠這些場景來營造90年代。

在看這電影時,有讓我想起早期我看的本地獨立電影時的草根生命力,雖然技術不足,但劇本卻卻是關注馬來西亞的社會問題。故事背景在90年代,以小孩視野窺視自身的家庭,而他的家庭也是馬來西亞眾多印度人的縮影。面臨upsr的小男孩,有輕度暴力傾向的父親(可是我所認識的印度朋友,他們的家庭教育方式都是如此),一位勢要靠暴力來換取平等待遇的黑社會叔叔和另一位癮君子叔叔。在馬來西亞的主要三大種族裡,印度人的身份是最卑微甚至低賤的,他們有著嚴重貧富懸殊,所以電影裡的印度人都是勞力工作者。小男孩面對父親的暴力教育,看見叔叔用暴力在社會爭取一席之地,自己不知該何去何從?那種漂泊感就如馬拉西亞人都在尋找的身份認同。

其中有一些設計(不過我覺得導演沒有特意這樣設計)是我覺得有趣的,比如成年人的打鬥戲是非常假的,甚至有時還會有寶萊塢動作片的畫面閃過我腦海,但男主角小男孩與朋友幹架時卻比成年人還逼真,這彷彿是隱喻了小孩面對未知的殘酷世界時,被現實這東西襲擊得更加的暴力和刺裸。小男孩有著美術天分和豐富的想像力,但是是環境強逼著他跟著社會的框子接受現實。不如我們一般本地華人導演處理教育的手法,華人總愛把錯誤加怪於教師,比如有場戲美術老師給予同學們的主題,小男孩發揮想像力跳出填鴨式的教育框子完成繪圖但卻意外低分,小男孩跑去問教師為什麼給予差評?華人電影就會設計老師教訓小男孩因為沒有跟著老師的規矩完成,而這導演這的設計則是老師也認同小男孩的天分,但卻必須給他低分,因為這是本地的填鴨式教育所導致,老師也身不由己。一些細微的處理,就可看見編劇的細心,不是隨意不負責任的將責任都怪罪在老師身上。

編劇在劇本的處理印度人現狀和命運真的讓我對這作品的喜愛程度加分,比如小男孩看見叔叔哭泣而生氣的大男人主義,無人傾聽小男孩的心聲只能撥給陌生人扮貓叫也是他族被邊緣化的無力發聲,小男孩問叔叔為什麼我不可以學習電視劇裡面的情節?這點就更有趣,寶萊塢電影裡的動作片都喜歡把暴力塑造成美好和英雄化,暴力可以得到美人歸和認同感,現實中的暴力教育,電視節目的美化暴力洗腦,在如此的環境中成長,暴力似乎才是唯一生存之道。

Yasmin ahmad用著美麗的事物去諷刺馬來西亞的種族和各方面的社會問題,但在她作品裡,主角們都會找到一種認同的對象,反之Jagat這電影則是更加的殘酷去批判馬來西亞,戲裡的人物全部都是漂泊和孤獨的,更別說是認同。導演也和Yasmin ahmad一樣選了許冠傑的歌曲:
'我呢班打工仔,通街走糴直頭係壞腸胃,
搵嗰些少到月底點夠洗(奀過鬼),
確係認真濕滯。'
這段歌詞套在Jagat的故事裡簡直就是被剝削得現實,冷漠得可怕。

比起那些胡鬧鬼戲,動作片,親情片,叫你回家的賀歲片或愛情片這些對馬來西亞社會毫無貢獻的坑錢電影,我更想推薦是Jagat這類認真用心的社會電影,因想看的觀眾就要快去看了,星期四葉問上映,相信場次肯定大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