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2日 星期二

缺乏深度的文化衝擊—《我來自紐約》

張爵西作品。首次執導已算是合格作品,但雖如此,個人還是覺得缺點比優點多。正確來說,這比較像是電視電影,無論在表演或技術上都較傾向於連續劇。

馬來西亞華人商業電影只有兩種類型,一是愛情,二是親情。而這兩者之中,後者較屬於安全路線,能被大眾接受。在馬來西亞之中,拍攝種族或文化之間差異的題材向來都會被人批評,不管是Yasmin Ahmad電影到今年最具話題的《Ola Bola》都一樣命運。

《我來自紐約》則有聰明之處,他不將文化差異限制於馬來西亞,而是東西方文化的拉鋸。這很容易讓大眾接受,因為這類型劇本不止可以滿足華人對西洋人的人權尊重和自由式教育的憧憬,最重要的是,在這種情況下總是會展現東方文化的淵博智慧。因為在這種情況下,通常都是對兩者的文化充滿敬意,不帶任何批判。比如:《一路有你》就是這類型最好的例子。

故事講述從紐約來馬和公公居住的孫女,由剛開始的彼此生活方式的摩擦到最後的依依不捨,在這段時間內,孫女不止結交了一班好友有個難忘的美好假期,更重要的是她也學會了寫中楷!(誤)是學會了包容與珍惜才對。劇本對我而言太多抄襲的成份在內,這劇本根本就是02年韓國電影《愛•回家》(也被翻譯成有你真好)的本地版,只不過是性別上有了調動罷了。

《愛•回家》講述的是媽媽因為要工作就把孩子寄放在啞巴又不識字外婆家居住,這小男孩不屑於這鄉村的環境和生活方式,總是對外婆做了充滿抗議性的舉動。一次男孩要求外婆買快餐炸雞給他,結果外婆錯誤理解做了土雞給他。臨別前,小男孩教外婆寫字,說得空寄信給他,萬一有什麼事就寄空信,小男孩就會立馬回鄉找她。小男孩最後給了外婆自己最喜歡的卡通卡片,背面都是畫上了外婆的樣貌,這段關係暫時離別了。

另外,台灣也有一個著名的廣告,是講述一個阿嬤第一次出國結果被海關攔下,原因是她身帶中藥,但其實她是為了帶去給剛生產完的女兒補身。一個女人,第一次出國,沒人陪伴,不會英文,她叫蔡鶯妹。

以上這兩段是否熟悉?當然你可以說是巧合,你更可以說抄襲不重要,只要抄得好。Christopher Nolan, Tarantino不都是抄襲嗎?要抄襲當然沒問題的,但隱晦點吧~或者先自行消化了再轉化成自己的信息,但《我來自紐約》則少了這個消化能力。當然,電影不是沒有感動的點,我甚至覺得他的感動點是沈寂的,是馬來西亞華人電影少有的。公公教孫女半生熟雞蛋的吃飯和一班朋友來找孫女約她出去走街,孫女得到公公的許可後一班小孩開心非常跑去換衣。我不否認這兩段的感動點是因為我兒時也經歷有關,但更重要的是,這兩場戲很自然,因為她沒有打算讓你感動,這樣已經很感動了。(不要懷疑,我在讚美。我知道聽起來像是諷刺多點)

劇本探討的多是飲食上的差異,而在語言不通下的情況卻看不見生活習俗的對比。所以狄龍一開始和孫女的語音不通,花了接近十五分鐘,笑點冷,而且不斷強調我聽不懂的橋段,實在累人。結果狄龍發現孫女原來會講華語而鬆了一口氣,我也鬆了。這也暴露了所謂的差異不過是靠對白來製造的,最大的差異不過是語言和飲食,生活沒問題。稍微提下《愛回家》有一場非常簡單但有力的表現生活間的差異,小男孩看見蟑螂害怕并叫外婆趕緊打死它,外婆抓起蟑螂并開窗丟了出去,這時窗外一陣陣的昆蟲鳴叫聲。他們不用對白,反而利用環境和音效來講故事,城市的窗外無森林,他以為把蟑螂丟了出去就不會再有蟑螂了,但外婆的家是在鄉下,窗外的昆蟲聲已經否定了他的生活認知。

狄龍是演技之人,可是這次的演出很僵硬和尷尬。他一口饒舌的彆扭華語實在令人難以接受。為什麼不讓他和宣萱乾脆說粵語就好了呢?馬來西亞人也很多說粵語的啊。可以看到的是,導演對演戲的教戲是非常連續劇的。比如狄龍不認同或難以接受孫女行為時總是以嘆氣和搖頭來告訴觀眾他的內心。原來現在還流行這套表演方式?

不確定導演是否有段日子是居住在國外?因為在這電影裡,可以看到的是攝影師總是不斷捕捉道具和一些舊式的本地飲食文化。剪輯除了不夠流暢外,對以上我說的片段總是不捨得刪減,彷彿要告訴觀眾和外國人知道:吶!我們的飲食文化就是如此。這點也是多數本地導演的通病,總是要讓觀眾看清楚他們花了多少錢在道具上。

和《紙月亮》一樣,配樂找來了黃子達和宇田。一段好的配樂對我來說是不會讓你意識到它的出現,它是在你不知覺時慢慢的挑起你的情緒。但多數商業片總愛以配樂來告訴觀眾你現在應該要有什麼情緒。就像鬼片一樣,音樂的出現是一個預警,不知覺暴露了音樂的空洞。《我來自紐約》裡的歌曲比配樂好多了。

導演找到了兩位出色的童星,女主角和一個小胖。這兩位是全片最好的演出,非常自然。飾演孫女女主角的陳沁霖的表演方式比李馨巧好,李的演技太模仿大人了,非常油膩的表演方式。也因如此,電影裡的兒童時光比起和公公的相處時光更加令我動容,狄龍和孫女間的對白過於肉麻而失真。

雖然說是合格作,但談的似乎都是缺點,哈哈。優點已經不斷在網上洗版了,少我一位講也不少。其實,我覺得這部電影有種幫含蓄爸媽傳達給孩子的暗示,他們渴望你們的陪伴。所以這類型電影常賣座也不無道理吧?我想。還有,馬來西亞是一個不容許批判的國家,所以 Jagat那類型電影的票房總是少得可憐~華人觀眾是以共鳴在看戲的。


如有興趣觀看蔡鶯妹事件的短片請參考:http://youtu.be/56x86_pV87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