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2日 星期二

不過不失的溫馨大片—《我們的故事》

梁志強作品。懷舊電影在近年香港,台灣,馬來西亞都開始成為賣座的題材,新加坡也趕上了這股潮流。

配合新加坡建國50週年,所以難避免不了一些感覺自我良好的故事設計。電影圍繞著女主角在甘榜生活的喜怒哀樂,那年代依然處於重男輕女的環境,宿命與艱辛的生活依舊不放棄和堅持的精神,確實有意向自身國家展現敬意之味。

繼一連幾部的青少年成長片後,梁志強回歸自己最擅長的蔗民生活故事,有著前幾部的大製作執導經驗,雖然這次雖不至於有突破,但確實有種迎韌有餘的感覺。《我們的故事》分為上下兩集,所以與《獅城決戰》及《新兵正傳》有一樣状况就是上半部多注重於人物性格的介紹然後把重頭戲都放在後。但雖如此,我覺得這也比前兩部續集系列電影來得好看。

其中一點是我非常喜歡的,全片除了旁白,幾乎都是福建和潮州話,我一直認為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華語在電影裡出現時都處於一種尷尬的局面,(馬來西亞比較嚴重)既不標準又勉強演員說出一些令人雞皮疙瘩的語助詞,如:啊,呢等。經典的表演方式大概是這樣:我啊,最討厭⋯(邊說台詞頭部邊點頭兩下/頭部轉一圈,彷彿自己是詩人)或者'你怎麼不吃飯呢?(強調'吃'的發音,請參考狄龍在'我來自紐約'的表演)。但或許福建話聽起來沒華語那麼文雅,它更屬於粗獷和直白點,所以一班蔗民說起來也較為順耳和容易投入。

既然是主打昔日共鳴,肯定免不了道具和生活點滴的東西。《我們的故事》沒有《我來自紐約》那麼刻意要給觀眾看他們的道具,他也比《Ola bola》植入一些那年代的生活環境來得自然一點(至少他沒有搭一個景和你說他在那裏工作就算了)。其中有一點我覺得設計有點趣味,就是警察來女主角的家要搜查找出流氓,然後他們把其中一個櫃子打開,那年代的碗碟都在那全景鏡頭的櫃子內一覽無遺,既可以show off道具亦毫無突兀感。

時代性的故事向來都難敘事,所以有很多幕對我來說比較像是一片段一片段的連接,而不是流暢的。李國煌的演出也是全片最精彩,雖然情緒都段落,可是每次他一出場,就能快速把觀眾的情緒跟著他走。他的角色性格其實不特別,簡稱就是有恩不報又嘴賤的大男人,表演很連續劇,但卻很具真實性,由於我身邊確實有像他這類型的人,不管在聲音和肢體或者面部的表演,確實很讓人信服他是那年代大男人主義思想的人。如果不是他,我相信這部電影大大減少了戲劇張力。

這雖然是新加坡電影,可是卻意外能讓人找到共鳴性甚至歸宿感,單是這點,我覺得它已經好過本地所有的中文商業電影。雖然免不了煽情路線,但這就是梁志強。這部片子我看了兩次,一次是首映,我毫無感覺。第二次是和家人去看,但能花區區幾十塊就能讓家人看得開心的電影,你還求什麼?這部絕對適合帶家人去看,我敢相信他們會喜歡,就算不喜歡,他們也應該會主動和他們講述他們那年代的生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